发布时间:2018-08-30 09:16 我要投稿
虞城网讯 (通迅员 李爱良)“通过抓全村思想观念转变、抓文化素质提升、抓实用技能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县市场局驻田庙乡寓贤村第一书记卢允峰说。该村“依托龙头企业育合作组织,育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带入股增收,带创业脱贫,通过龙头引领、贫困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完善利益联结,促进互助双赢。
“文化扶贫”扶贫扶智惠民生
8月19日,由第一战区,县教体局、县市场局驻田庙乡寓贤村工作队组织的精准扶贫在行动,送温暧文艺义演走进寓贤村,为该村父老乡亲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活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分类确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到户。该村76户贫困户通过在省教育厅、县第一中专精准扶贫培训基地15天的系统技能培训,达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措施到户,致富有路的效果。参加演出的是虞城县东昇文化传媒公司、木兰豫剧团、虞城县夕阳红艺术团、寓贤村幼儿园、虞城好人爱心小屋的志愿者们,演出有戏曲、歌曲、舞蹈、小品、哑剧、反串等精彩节目,节目结束后“虞城好人爱心小屋”志愿者向参加精准扶贫培训的贫困户捐赠了太空被、大米、食用油、太空杯等5500多元物品,拉近了扶贫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演出,得到了群众认可,深受群众喜爱。
稳定帮扶项目 救活一个家庭
刘合福,50岁,5口人,患有直肠癌、结肠癌,因看病做手术外欠十多万元的外债,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得刘合福踹不过气来。去年5月,县市场局驻寓贤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卢允峰找到他,帮他联系到河南乐为牧业有限公司“到户增收”项目助其发展肉鸭养殖,每个鸭棚10万元投资费用全免,由乐为牧业公司免费为其建3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鸭棚,由公司提供鸭苗、技术、饲料、防疫等一条龙服务,负责回收产品,每个鸭棚存栏6000只,一年可出栏6棚肉鸭。年获利4.2万元。“多亏了卢书记的帮忙,现在每月有35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学到一技之长,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刘合福的例子是虞城县第一战区寓贤村就业援助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为确保贫困人员都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第一战区开展为贫困户送岗位“进乡入村”活动,为未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一对一”“一条龙”技能培训和劳务就业服务,确保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应转尽转”。
“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为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县市场局驻寓贤村工作队多方努力,在第一战区指挥部及局领导的支持下,在该村建立了省教育厅、县第一中专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职业资格培训,针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手工活等居家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有种植、养殖项目规划和特色产业的,重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通过组织有创业(务工)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参加“创业(务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贫困劳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创业项目。贫困户孟冉,20岁,平时在家无所事事,通过卢书记说服教育,利用该村500元脱贫励志奖金到义乌学习手工活,学到技术后,成功与当地一家企业签约,通过回乡代加工业务组建手工活加工作坊,不仅自己找到了长效脱贫的途径,还带动该村113户贫困户从事手工活加工,一人学艺,辐射全村,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精准扶贫合作社”畅通就业增收渠道
成立了寓贤村精准扶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选出有社会责任感、致富能力强的孙红立为合作社理事长,依托该村培训基地,聘请资深农业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农户掌握种养殖技术,由合作社接手流转土地500亩,把流转土地优先承包给贫困户管理种植黄花菜、金钱菊等经济作物,贫困户承包土地先不付租金,由合作社完成销售后贫困户支付合作社租金,逐步建立起“合作社+电商平台+贫困户”的新型合作模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依托该村精准扶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寓贤村立红养鸡厂,蛋鸡存栏1.2万只,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村干部滕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筹措资金20万元,成立了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为有关单位生产工装,安排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责任编辑:张 岩
《寓贤村产业扶贫创新路贫困户也有大作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76132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