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商丘新闻 > 虞城县新闻 >

在范庄,看村集体经济为脱贫咋兜底

[摘要]已脱贫贫困户董秀英正给仔羊添水喝。她是范庄村养羊场3位饲养员中的一员,地租、分红、工资,三项加起来,一年能挣近2万元。 商丘日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大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作为重要抓手,做好适合本村...


在范庄,看村集体经济为脱贫咋兜底
已脱贫贫困户董秀英正给仔羊添水喝。她是范庄村养羊场3位饲养员中的一员,地租、分红、工资,三项加起来,一年能挣近2万元。


商丘日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大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作为重要抓手,做好适合本村的产业,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贫困户平稳增收,提高脱贫质量,是加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发展村集体经济,钱是催化剂,没钱咋办?村集体经济咋能有效与贫困户脱贫增收链接?近日,记者到虞城县界沟镇范庄村进行了采访。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又多了个养鸡场”

踏着初春的阳光,走近立志发展村集体经济、为85户贫困户脱贫不让政府兜底1分钱的范庄村,令人惊讶的是,正值春耕,范庄村的田间却有些荒芜,好多地里没种农作物也不见劳作的人,这是啥原因?

“土地都流转给村里做集体经济了,统一规划使用,村民不用干活,有租金还有分红。”正在收拾房顶的48岁村民付开春从房顶上下来,憨厚地笑笑,用袖头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和灰尘,倚在一棵桐树上,慢慢点燃一根烟,“滋滋”抽了两口,清清嗓子,向记者道出了原因。村干部带头捐款搞特色种植养殖,村支书付永华自己就捐了3万元,驻村镇干部还捐了2万元,现在村民“支持得很”,捐款达20万元,先期改造一个规模1万只鸡的大棚没问题,为村民做好事,大家都愿意,他也愿意提供鸡棚和经验。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又多了个养鸡场……”正在村室总结一天工作的镇驻村干部霍建设说,付永华是个敢想事、能干成事的人,从自己经营钢构生意转型村集体种植、养殖经济,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功夫,通过养羊场为村民谋到第一桶金。春节期间,县乡联村领导抓住在外经济能人、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好时机,多次入村组织召开会议,宣讲脱贫攻坚政策、任务,号召他们多为家乡扶贫工作做贡献。付永华第一个捐款3万元作为养鸡场投资资金,其他村干部、在外经济能人等陆续响应,加上村里复耕直补的钱,一共20万元,付开春以自己废旧鸡棚捐股建设养鸡场。

“不带着村民搞些事,就跟不上时代。不搞点集体收入,村容村貌没法彻底改变。”村委会副主任范明金说,“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必须搞好村集体经济。一开始村民不认可,群养那么多羊,一下子得二三十万元。但是付永华坚定了信心,让村民分到了红利,尤其是贫困户每年从养羊场分到至少1200元,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充满了希望。所以付永华一说捐款建集体养鸡场,大家都踊跃捐款作为入股资金。”

“认准产业坚持做,村集体经济让俺增收有了盼头”

去年4月份,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付永华作为村支书,要对村里的工作负总责。反复学习扶贫工作各项政策后,经多个日夜的权衡,他认定这是农村发展的好机遇,决定从做钢构转型做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一遍遍地告诫自己:“在外做钢构生意只能带动少数人致富,只有村集体经济才能带动整个村富起来,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在秋玉米长到1米多高时,他决定毁掉玉米建立养羊场,消息不胫而走,正如一些村民所说,“这不瞎扯吗?”“老农民挣俩钱不容易,我们都怕赔,要是赔了你说一家几口人咋生活。”“他以前做钢构,现在要集中养百十只羊,有点信不过。”“当时也没有太多钱,有的想投还怕赔。”

大家伙儿的不信任一度让付永华灰了心,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甘贫穷十分想把村民带富的他还是咬牙选择了坚持,并在自家责任田做实验。他把前几年做钢构赚的钱拿出30万元,一下子从山东购进了120只羊,砍掉了正旺长的玉米,建起了羊棚,请来畜牧站专业人员指导,上网搜索、购买相关书籍,耐心细致地学习养羊技术。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他顶着全村人的舆论压力向村民承诺,将来挣了钱大家按股分红,如果赔了算他自己的。庆幸的是,后来有了贫困户到户增收政策支持,加上他的奔波劳作,很快收回了成本,去年中秋节,他用养羊所得为贫困户发了福利,每位贫困户首次分红600元。

在范庄村养羊场内,200余只品种羊来回踱着小步,撒欢、吃草、喝水,有几只没吃到草,便追着饲养员要,一只杜波尔公羊看到羊棚门开,及时护着它的小羊仔……

50多岁的贫困户董秀英是羊棚里3位打工者之一,正为刚满月的羊仔上饲料。她身穿红花蓝底厚棉袄,额头渗出细汗:“跑跑腿,弯弯腰,一天工钱30多元。”她掰着指头算了算,把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地租金1200元。去年开始入股分红,在这里喂羊每月能挣1000元,夜里看羊每月500元。“有地租、有分红、有工资,三项加起来,一人一年挣小两万元了。俺的日子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说罢,董秀英爽朗地笑着给羊仔添水去了。

67岁的张秀芝刚吃过午饭刷了锅,一见面,嘴里不住地夸赞县里、乡里、村里对贫困户“好得很”。当谈到发展村集体养鸡场时,她话多了起来:“按去年那阵势,俺村建立养鸡场肯定盈利,还有脱水蔬菜。我把地都租给村集体了,除了租金一年还能拿到两次产业分红,日子会越过越好。”

张秀芝家开过代销点,多少有点零花钱,但前几年丈夫得了肺结核、肺气肿、乙肝病,为给丈夫治病,家里债台高筑,不仅盘出了代销点,还欠债1万多元,儿子因此外出打零工。自己腿脚不利索,平时靠帮邻居摘辣椒,干点简单的活。她手里除了几亩地,项目、技术、市场、资金啥也没有。种植、养殖都不敢试,自己种地还不如租出去合算,村里一说流转土地她立马就应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放在贫困户手里,效益提不上。流转给集体,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形成产业,带动大家致富。”付永华说,下一步还要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已经流转土地400多亩,同时发展订单农业,搞牧草、杂果和蔬菜种植,今年先从育肥羊转到繁育羊养殖,逐渐走上规模化、智能化。

“有人带头干事,俺脱贫有了精气神儿”

春节刚过,记者行走在范庄村,对村民的精气神儿感受最深,党员干部带头干事,贫困群众有底气,认为脱贫有希望。

“华子真行,要不是他给俺交医疗保险,俺这身子骨早就扛不住了。”85岁的五保户何秀荣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拉着记者直夸党的政策好,领导经常来看她并送来生活用品。怕我们不信,便让我们去家里坐坐。小院不大,三间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这米、这面、这钱,都是领导送来的。”领我们进堂屋,拿出一层又一层布条包裹的几百元钱不停地说着。

76岁的贫困户付开林正在刚伐完杨树的地里半跪着拔蒜苗,额头上微微的汗珠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些许光芒。“村里伐杨树,栽更赚钱的树,搞集体种植、养殖,赚了钱大家分。这300多亩地眼看要推平了,这点蒜苗拔了炒炒吃,不然就浪费了。”他慢慢站起身,指着刚伐完树的一大片围村林地面,抑制不住兴奋,他说村里把这些地按照厚薄,分5年给村民30年租金,一年还分两次红,贫困户优先,还将为年纪大的贫困户盖集体老年公寓,“老了日子开始变得像模像样了,村里有人带头干事,俺脱贫有了精气神儿。”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不管咋挖,得给村民挖出实惠,提升收获感、幸福感,才是初心。”在正安装设备的1200平方米脱水蔬菜项目车间,付永华描绘了脱贫蓝图:他们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根据镇上的“乡村振兴”规划,把村里有志青年尽量往回拢,形成资源整合,把围村林改造成林下经济,最终打造成特色鲜明、老有所养、少有所学、青壮有为的美丽乡村。今年,村里引项目,看中脱水蔬菜,现在设备已经到位,正在安装,建成后可日吞吐有机鲜菜1000吨,生产脱水蔬菜10吨,创造就业岗位140个,第二季度将进入试生产。目前,养鸡场建设已起步,加上养羊场,85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地租加年底盈利分红,确保2018年年底稳定脱贫,力争不让政府兜底1分钱。

目前,界沟镇依据全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把范庄村发展规划纳入到全镇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把贫困户聚起来,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干部扑下身子,愿意干事,能干成事。”该镇负责人信心满满地翻开界沟镇《2017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五年规划》范庄村部分,道出了界沟镇决战脱贫的豪情,也道出了新时代范庄村振兴的憧憬。



《在范庄,看村集体经济为脱贫咋兜底》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81009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