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10 08:40 我要投稿
商丘日报 刘建谠 通讯员 何文学 刘起旭
“镇里推行‘马上办’机制,帮我把流转的680亩贫困户耕地全部种上了荠菜,今年产量高,价格也涨到了每斤2元。这一流转,‘土疙瘩’变成‘金疙瘩’啦,带动100多名贫困户致富没问题!”8月15日,利民镇西关村荠菜基地负责人高继民指着即将丰收的荠菜乐呵呵地说。
去年9月,虞城县把“马上办抓落实”引入土地扶贫,在木兰、利民、稍岗和店集、郑集等20多个乡镇,通过政府引导,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模式,通过土地承包、土地入股、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新增土地流转面积已经完成7万亩。
利民镇西关村是虞城县146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村里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中老年群体则是种地主体,种植结构单一,效益较低。去年9月底,该村推行“马上办抓落实”,3天召开6次村民大会,会上指出,要想让贫困户彻底脱贫,必须盘活土地资源,引导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种植,通过能人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直接流转、零星小块地整合、村民置换、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法,把129家农户的680亩土地,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连片流转给合作社,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地租或分红收入。
与利民镇西关村一样,在贫困村“马上办抓落实”“土地+合作社(能人)”实现“1+1>2”放大效应的还有店集乡和木兰镇。店集乡把创业能人、乡土人才作为贫困村土地流转的主导力量,使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参与到全乡的土地流转之中,流转土地百亩以上的有30多家,50亩上下的遍地开花,惠楼山药、礼品西瓜、大葱、苗圃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目前,全乡流转土地近万亩。木兰镇倡导每村都要成立至少一个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土地流转或折价入股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他们以托管的方式,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收益可按比例分成。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社8家,专业提供管理、销售、技术、种子等各方面的服务,并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田庙乡的董胜利把故道里几处废弃坑塘里的水集中到一起,一个月改造成零污染、无公害良田,种出的蔬菜水灵灵惹人爱。他位于刘集乡新庄村的懂菜集团广州菜芯种植基地更是另一番景象:百余名来自当地和贵州的工人忙着收割广州菜芯。这种来自南方的菜生长期在每年3—11月,为避免集中收割造成产品积压,公司每天播种一茬,每茬在30到40亩之间。据在此打工的本地人王秀贞老人介绍,该公司一般每天可生产3万斤左右,通过冷链物流,销住全国各地。
虞城县把“马上办抓落实”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业走向市场化轨道,向土地要效益。合作社和农户牵手推行套种模式,变一年两茬为一年三茬。黄冢乡老赵楼村的邢思文在梨园套种高品质花生每亩收入2600元,套种三樱椒每亩收入2400元,套种白菜每亩收入2400元。
“马上办抓落实”引入大规模土地流转,解放出更多劳动力,使当地农民走上了务工轨道。虞城县探索“将贫困人口托管交给能人”模式,返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参与土地的种、管、收,增加工资性收入,每天不低于80元。郑集乡幸福童依生态庄园通过整合土地600亩,合理进行农产品种植,并附带有养殖、水产、餐饮、观光旅游等,建成日光室拱棚130多座,露天散养土鸡场2个及5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场1座,年产蔬菜4000多吨,土鸡年出栏量2万余只,蛋鸡场年产值620万元,去年年底向社员进行盈余返还365万元,146户合作社成员年人均增收8036元。同时,政府搭建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在培训上下功夫,对参训人员每人每天发30元生活补助,鼓励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仅县委党校今年已组织技能培训20余期。如今,虞城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者多达26万人,遍及全国27个省市,年创劳务收入6.67亿元,土地流转“转”出了一条小康路。
在“马上办抓落实”机制下,虞城县“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异军突起。店集乡惠楼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小红皮山药,打响了惠楼山药品牌;大杨集镇马庄村流转土地,把“马庄麒麟西瓜”品牌做响豫东;木兰镇把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科学结合,与全镇20个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军令状,贫困村不少于400亩土地流转,非贫困村不少于300亩,建成2000亩烟叶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果蔬生产基地各一个,辐射带动发展农业产业1万余亩;郑集乡康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土地5000余亩;镇里堌乡沿镇张公路流转土地700余亩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等;稍岗镇高堂村博晖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余亩……
领导带头马上办,抓扶贫服务土地流转成关键。店集乡按照“党员+”的要求,副科级以上领导每人联系帮带一个土地流转示范户,从承租土地到生产管理、市场销售跟踪服务“马上办”。洼杨村杨义合温室大棚示范园就是其中之一,该乡党委书记付桂兰先后为村民杨义合解决了租地和打井配套的问题,承租了200多亩耕地种植反季节蔬菜,亩收益1.5万多元,同时带动30多名贫困户在这里打小工,日收入五六十元。该乡与各村负责人签订了土地流转目标责任书,按照“日清周评马上办”工作机制抓落实,先进的推广,落后的“约谈”处理。在这种机制下,赵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打通村内死胡同,拆除村内旧房、伐去村盘老树和围村林,土地复耕180多亩,种上了核桃树。
“马上办抓落实”,虞城县土地流转不仅有效解决土地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让土地生金,以生态农业打造绿色产业,为虞城“果乡绿城”战略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张 岩
《土地扶贫“马上办”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75909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