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01 10:34 我要投稿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2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16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三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一直深受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数“三下乡”活动渐显疲态,比如只图人多热闹、不重实效,作风浮躁、敷衍了事等,出现形式化倾向,缺乏精准实效。
“三下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向农村科学配送文化科技卫生资源。只有送得精准,才能产生效益。“三下乡”活动重在为农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需要传统的面对面服务,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服务方式、灵巧“下乡”。既要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又要实用管用,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让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因地施策、分类服务,特别是要借力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结合,让“三下乡”活动更加灵活快捷。
“三下乡”活动要在“下”字上用真功,各地要把“三下乡”活动作为一种常态化行动,持之以恒,使农村逐渐与城镇缩小距离,让农民兄弟在劳作之余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要突出“新”字。通过表演文艺节目、放映电影、发放文化图书、充实农家书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农民搭建文化平台,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注重“用”字。农业部门通过向群众发放生产技术资料,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等进行现场指导,与群众互动交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宣讲。抓好“实”字。卫生部门要组成义诊小组,深入各乡镇为群众免费体检,进行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把最需要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当中,解决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活动中,每位下乡工作人员要不怕吃苦、轻车简从;不能重形式、轻内容;不能重数量、轻质量,图虚名、走过场;更不能因“三下乡”活动给农民兄弟或基层党政部门添乱子、找麻烦,甚至加重农民负担;要长远规划、精心筹备,创新方法、做到精准灵活,“三下乡”活动才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三下乡”有实效才叫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huashang/3274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