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3 08:36 我要投稿
虞城网讯(通讯员 陈会)潘小楼村是古王集乡18个行政村中的一个普通村落,位于古王集乡政府东北5公里,四处既不靠路,也不临主要经济带,虽然地理位置算不上优越,但是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团结奋斗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配合支持下,潘小楼村的发展日新月异。
“这两个废旧的蘑菇棚和老旧的村室,还有周边的废旧土地,我们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和村级活动场所,配置好健身器材,老年人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年轻人可以跳跳广场舞,我们的幸福生活即将拉起。”刚走到潘小楼村东头,支部书记潘乐义就忍不住的向我们介绍起了该村的发展规划。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乡党委政府鼓励改变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但不知情的村民却没了主心骨,生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潘乐义就在自家地里搞起了小型种植结构调整,给大家做个表率。先后投入资金7万元,建立了两个塑料大棚,搞起了“小黄瓜”种植。因为不懂得技术,也缺乏经验,为了种植“小黄瓜”,潘书记可是费劲了周折,到现在才算刚刚有了起色。他打算先积累种植经验,摸索出一条种植销售道路,然后带领全村群众搞规模化种植,以此增加群众收入。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今年乡政府将该村的道路修建工作作为本年度要完成的十二件实事之一,有了党委政府做的保障,潘书记带领群众致富的信息又增加了好几倍。
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不知不觉我们竟走到了桃花园里,如此美丽的景色,好像走到了桃花岛一样,正当我们沉浸在这春的美色时,包村干部苑磊跟我们打起了招呼,只见他手拿水管,认真细致的浇灌着每一颗桃树苗,我们仿佛听见了树苗喝水的声音,更加感受到了树苗亲切的招呼之音。“为了提高群众的产业结构调整意识,多探索几条致富之路,我也搞起了桃树种植,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苑磊如是说。看着如此动人美丽的景色,发展乡村一日游又未尝不可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万般能耐谋致富之路”这是潘小楼村驻村工作队的口号。驻村第一书记、县文联办副主任荣英连说起潘小楼村的发展,更是掩盖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下一步,驻村工作队结合潘小楼村的实际情况,将创建一个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把村里的留守妇女等聚集到一起工作,这样既不耽误她们照顾孩子,又可以多一份收入。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潘小楼找准了发展的道路,持之以恒走下去,贫困村的“帽子”一定可以摘掉,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潘小楼村的余热还很大。
责任编辑:李超
《古王集乡冉冉升起的潘小楼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6802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