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5 08:54 我要投稿
“战坡烧饼个大、味美、芝麻酥,真好吃,自从他开烧饼炉后,我几乎每天至少买他一个烧饼吃。”1月9日午饭时间,在虞城县大杨集镇马庄村村口,村民马杰一边吃着烧饼一边满足地说。
马杰所说的“战坡烧饼”,是今年39岁的李战坡夫妇脱贫路上敲开致富门的“金钥匙”。正因为“战坡烧饼个大、味美、芝麻酥,好吃”,一传十、十传百,在大杨集镇,提起李战坡靠打烧饼致富的事,村民无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
2015年之前,李战坡一直在大杨集镇南杨楼村居住,以做白面馍维持生计,家中既有年迈的老父亲,又有一双正上学的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屋漏偏逢连阴雨,在一次操作绞面机时,李战坡的胳膊不小心被绞面机“咬”了进去,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光医疗费就花了好几万元,把劳累多年的老本赔进去不说,还欠下了一屁股债,落下手臂至今不灵活的毛病。2015年,镇政府和村委会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他办理了残疾证,确定其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
2015年年底,在镇政府和马庄村委会的引导和帮助下,李战坡意识到自己有多年的面粉加工基础,做烧饼切合实际,成本低、风险小,想想年迈的老父亲,看看一双正上学的儿女,他同媳妇一道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事业来。经过市场考察,他们决定到市里好好学习打烧饼的技术。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些人一听说他是来学习打烧饼技术的,说什么也不愿意教。李战坡就找到自己一个在回民饭店里打工的亲戚,多次向人家求情,最终以真诚和“白打工,伙食自费”为条件打动了一个师傅。每到那个师傅配料的时候,机灵又勤劳的李战坡就在一边悄悄地记下并不断实践着,就这样,他最终把打烧饼用的酱料配方给学了回来。
到家后,刻苦钻研的李战坡,自己焊锅炉、购煤块,满以为可以大干一场了,不想又一个“门槛”拦在了他面前:糊上去的烧饼老是掉下来。这回没办法再去找师傅了,谁让自己当时不上心呢。但他不气馁,足足用了半袋子面,反复练习、悉心琢磨,终于掌握了贴烧饼的技术。
2016年开春,李战坡的烧饼摊终于在马庄村口开张了,许多人一吃他的烧饼,就连连夸赞。
如今的李战坡,已经在镇上经营烧饼摊近一年了。每天天不亮,他就和妻子一起出发,每天天黑了才回家。他们现在的营业额也从最初的每天100多元发展到每天纯利润200元左右。
两元一个,五元三个,来来往往的客户吃着战坡烧饼,赞不绝口。李战坡说:“感谢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对我的帮扶、引导和资助,我必须以最实在的经营卖良心饼,做优秀商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当记者问他烧饼好卖的秘诀时,李战坡谦虚地说:“没啥秘诀,就是多用心、用好料。”
《勤劳夫妻寻找脱贫路 香酥烧饼敲开致富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5771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