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4 17:03 我要投稿
编者按:12月21日,新华社以《河南虞城:执纪约谈做“抓手” “红脸出汗”见实效》为题,刊发我县认真落实从严治党“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创新设计约谈机制,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到实处,不但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而且成为推动实际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的经验性文章。此文在新华网刊发后,中国政府网、环球网、中国网、参考消息网、华龙网、凤凰网、香港新闻网、新浪网、网易网、未来网、映像网、南海网等上百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新闻原文如下:
河南虞城:执纪约谈做“抓手” “红脸出汗”见实效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张兴军、刘怀丕
新华社郑州12月21日电:不到十平方米的约谈室里,隔着一张长条方桌,面对县委书记问话、摄像机全程拍摄,张奎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因为局里两位副职接连违纪违法,作为河南虞城县林业局局长的他,不久前被县委书记约谈。
“要是放在以前,配合聊聊就行了,没想到现在这么严肃正式。约谈及时敲响了警钟,指出了思想上的盲区,让我认识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单位的‘一把手’责任重大。”张奎说。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河南虞城县自2016年年初探索推行约谈机制,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像张奎这样被约谈的党员干部,县乡两级已达1120多人。
“中央纪委提出了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第一种就要求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为避免在实际执行中虚化或走形式,县里创新设计了一整套约谈机制,成为‘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制度抓手。”虞城县纪委书记张卫东说。
据了解,按照约谈工作办法,虞城县从纪委到各乡镇都设立了专门场所,规范和细化了约谈的情形、种类、程序和纪律:通常被约谈者将会收到一份约谈通知书,约谈期间全程录像并建立台账,约谈后还将对照党章写出书面思想认识。一年内,个人被警示约谈三次(含三次)以上县纪委将追究其党政纪责任;同一单位班子成员三人(含三人)以上被警示约谈的,县纪委将启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程序。
“由于我在单位推行‘好人主义’,搞一团和气,对党员和班子成员的管理失之于宽、松、软,党内监督不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整改和问责,造成了严重后果……”在张奎的思想认识材料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自我剖析。
除了规范程序,虞城县的约谈机制还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或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带头进行约谈。截至目前,该县县委书记已约谈6人,7名县分管领导约谈26人。2016年9月至11月,因为侵害群众利益事件多发、大气污染治理不力以及财税征收工作评比落后等问题,虞城县李老家乡党委书记先后三次被警示约谈,最终被调整了工作岗位。
2016年上半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殡葬改革乱收费问题,虞城县还专门开展了点题约谈。此间县纪委约谈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要求自查自纠,并书面承诺杜绝类似问题发生;紧接着,各乡镇党委书记对殡改办主任和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并将相关情况向纪委备案。
虞城县纪委常委刘法启介绍,约谈前的1月至7月收到问题反映线索共计23条,约谈后的8月至11月仅收到线索4条,且都是约谈前发生的存量,基本解决了殡葬改革乱收费问题,“这也说明,约谈机制并非只作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还能成为推动实际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
“虞城的约谈创新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到实处,其实质是在从严治党中前移了监督关口,以柔性措施增强党纪存在感,提高制度执行力。”河南商丘市纪委书记姚龙其说,“长此以往,终会让党员将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被动敬畏变为自觉遵循,为‘不能腐、不想腐’夯实基础,达到‘正歪树’‘护森林’的效果。”
《虞城:执纪约谈做“抓手”“红脸出汗”见实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5602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