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商丘新闻 > 虞城县新闻 >

虞城:扶贫扮靓贫困村

[摘要]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何文学 “原来这就是条废弃河道,塑料袋等杂物散乱地浮在污水面上,荒草滋生;原来那座小桥,破败不堪,栏杆没有了,桥面坑洼不平,人们行走在上面战战兢兢……人民日报社选派干部、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来这开展扶...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何文学

“原来这就是条废弃河道,塑料袋等杂物散乱地浮在污水面上,荒草滋生;原来那座小桥,破败不堪,栏杆没有了,桥面坑洼不平,人们行走在上面战战兢兢……人民日报社选派干部、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来这开展扶贫后,不仅把这里绿化美化养了鱼,我们还能卖花苗致富呢!”11月16日,韦店集村村民张爱花站在新修的钢筋水泥桥上,指着美丽的济民沟向记者介绍说。

变富更要变美,虞城倡导贫困村脱贫与生态美丽乡村相结合,使贫困村整体脱贫后华丽蝶变为美丽乡村,达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果。韦店集村只是这种成功结合的一个缩影。

“你看俺庄建得像花园,俺天天都围庄走一圈……”在黄冢乡秦楼村美丽乡村建设观摩会现场,91岁的村民秦广钦高兴地说。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本村资源,通过规模种植、手工加工、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乡村特色的新型发展模式,建立了1000多亩的牧草种植基地、300余亩的石榴园培植基地、300多亩的优质苹果园、500余亩山药种植基地……村里20多名70岁以上留守老人正在本村老年公寓乐享天年,5岁以下的娃娃也将在本村幼儿园快乐成长。

郑集乡卢楼村有座规模4万只鸡的养殖场,鸡粪污染问题一度相当严重。但该养殖场又是当地不少农民的主要增收来源和脱贫主渠道。县扶贫部门多方调研后,争取了400万元项目资金,扶植养殖场建设了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将鸡粪变为沼气,让全村100多户村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同时沼渣沼液又可以浇灌蔬菜。这样,既有效减少了污染,又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机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城郊乡郭土楼村通过乡村干部引导,群众自发砍伐有污染、价值低的杨树林,种植了300多亩玫瑰园、200亩新优品种苹果园、100多亩菊花园。春季玫瑰、秋季金菊,树上有果、树下养鸡,形成了采摘、观赏、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同时让贫困户参与打工、参与入股,实现逐步整体脱贫的效果。

虞城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直把贫困村出列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他们制订了148个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争取国开行资金2.3亿元,在加强交通、卫生、饮水等九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确立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让贫困村生产条件与人居环境齐头并进。2015年至2016年全县已有40个贫困村在退出的同时达到了《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到2018年贫困县摘帽时,全县148个贫困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达标村标准,实现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

生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扶贫攻坚规划也同步推进,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房屋建设上,按照省住建厅提供的新农村住宅14个示范图纸,由村民集体挑选一种,作为一个村庄新建房屋的范本,让一个村庄房屋院落有了统一的设计风格。

在谷熟镇李苟庄村头,记者看到:马路干净笔直,绿树郁郁葱葱,白墙红瓦美观整洁,整个村庄宁静而祥和。村口,一位正在自家门口花坛除草的老大娘主动跟记者搭话:“看吧,这里不比城里差,闻闻这空气,走走这平整的路……”

“脱贫攻坚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每修一条旅游路、扶贫路,就应该是一条生态路,更应该是一条发展路。以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虞城县扶贫办主任牛子建如是说。



《虞城:扶贫扮靓贫困村》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5397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