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商丘新闻 > 虞城县新闻 >

我要在河南再干20年!

[摘要]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我的承包合同去年就到期了,本打算不再承包了。但是今年商丘确立了‘一廊提升’故道开发的长远规划,这里发展环境看好、发展后劲更足,我就续了合同,把儿子也搬来了。我要在河南再干20年...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我的承包合同去年就到期了,本打算不再承包了。但是今年商丘确立了‘一廊提升’故道开发的长远规划,这里发展环境看好、发展后劲更足,我就续了合同,把儿子也搬来了。我要在河南再干20年!”11月15日,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盆景酥梨园承包人张先桥这样给记者描述他的梨园愿景。

今年66岁的张先桥是安徽省砀山县良梨乡小张庄村人,1994年来虞城县传授酥梨种植管理技术,1996年开始承包刘杨庄村盆景酥梨园。以前的“张技术员”现在被河南人习惯地尊称为“老张”,并在这里有了好多“亲戚”。

说及当年请“张技术员”的事,77岁的刘杨庄村老支书刘培勋记忆犹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我们请到“老张”是7次盛情啊!当年,听说砀山的梨个大、口感好,以为栽上树就能结果子卖钱。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里引种200亩梨树,但是种了好多年愣是不结果,很多树逐渐干枯!1993年,他们开始往砀山跑,才知道种梨树不是那么简单,要想结好果子必须有好技术。于是,村支书租用3辆机动三轮车,分7次带人到张先桥家乡参观砀山酥梨的管理与生产。

当年,因为管理跟不上,每棵梨树的收入不到13元,好多树也快死了。老张回忆说,接手了这些没有经过嫁接的梨树后,经过他的管理,1994年每棵梨树收入超过50元。1996年,引进新品种,同时试验将梨树修剪成盆景树。次年,每棵树收入超过170元。随之而来的是梨花盛开,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观看与游览。秋天酥梨成熟,梨园采摘生意忙,单株收入年年翻倍。这一干,就是20年。去年,老张又发展林下养鹅,再增亩收入。

“俺村的梨树管理都是跟老张学的。只要一句话,老张就放下自己的活,爬到你家梨树上手把手地义务教技术。老张就是我们的摇钱树!”田庙乡后刘村范庄梨农蔡银龙说。20年来,张先桥帮助该村和邻近村民培养技术骨干1100多人,带领田庙乡及周边近2000户贫困户脱贫。

“老张就是我们的宝。没有他,我们的梨园也到不了今天这种好收成。如果不让他继续承包,梨农的收入将大幅度下滑。只要有他在,梨农们就有主心骨。”现任村支书牛玉平说。

“我和我爹要在这里再干20年,明年将带领大家再一次引进3个新品种。”老张的儿子、43岁的张万广随手扳着一枝梨树枝,很有信心地说。



《我要在河南再干20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53771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