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3 12:30 我要投稿
□通讯员贾文亮刘建谠本报记者侯博
秋高气爽,梨儿晃动枝头,正是鸭梨丰收季节。素有“全国杂果之乡”美称的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更是一派梨子遍地笑、农民梨园欢的美好景象。然而就在这个时节,却有两家梨农因地界起了纠纷。
村民范运动和刘玉堂两家的果树搭界,老范家果树枝伸到老刘家地块里了,妨碍进地摘梨,10月7日,两个人一来二去争吵起来。
后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玉东跑到地头细心而又真诚地给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在这个快速销售果子的季节,你们因为一个树枝子过界吵架,你们认真算过没有,如果你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卖果子上,多关注自己的果农交流信息平台,抓住一个好信息能多卖多少钱啊?根据去年行情,早卖出去一天,一斤就可能多卖5毛钱左右,晚一天,又得损失多少?”
时隔一刻钟,村民范运动掐灭了烟蒂,缓了缓气说:“刘书记说得在理。以往咱的梨子都卖不动,是在村支部的帮助下搭建了果农信息平台,咱才有了恁好的市场,卖了恁好的价钱。刘书记整天领着班子成员为咱跑销路,咱还在这里因为一个树枝子吵架,实在不应该。我做出让步,这就回梨园摘梨去。”
“俺也没事了,凑你的三轮车回地里摘梨去。”村民刘玉堂笑笑,坐上范运动的三轮车,不好意思地说,“刘书记,俺们走了,你忙吧。”
就这样,一场地界纠纷被刘玉东连劝说带批评,调解好了。
“我作为村支书,感触最深的是,只有村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了,综治工作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坚强的村党组织就如同村里建的‘桥头堡’,它就是要引导、帮助村民有事干、有奔头,这才是解决农村矛盾的根本所在。这个‘桥头堡’建得越牢固,村民的工作才能做得越扎实,矛盾纠纷才能迎刃而解。”刘玉东深有感慨地说。
《村支书“劝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50914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