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7 19:37 我要投稿
虞城网讯(通讯员 何文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虞城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创新实施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主要通过四种产业扶贫途径,已形成六大块状经济圈。分别是利民镇食品加工区;稍岗镇五金装备加工区;站集镇纺织工业区;界沟镇筛板、粉皮传统工业区;刘集乡农牧产品深加工区;县产业集聚区、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纺织工业、装备制造工业区共六大块状经济圈。目前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产业扶贫,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3.5万户14万人减少至目前的2.4万户7.3万人,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托管帮扶
杜集镇杨庄村贫困户焦武领一家4口人,2015年承包1个养鸭棚,当年收入6万元。
为了解决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的脱贫问题,采取租赁式、承包式托管模式,将贫困户土地及县扶贫办到户增收项目建设的农业设施托管给公司、种养大户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吸纳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带动贫困户脱贫。典型企业有河南乐为农牧业有限公司、科迪奶牛养殖公司等。
针对虞城县产业发展分散,可持续性不强的弱点,2013年以来,在实施养殖业扶贫项目时,依托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乐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条“公司+贫困户+基地”的产业扶贫增收新模式。2013年,县扶贫办在刘集、杜集等贫困村安排财政扶贫项目资金42万元,建设标准化肉鸭养殖棚10个。养鸭棚用地租用贫困户承包地。10个肉鸭养殖棚集中建好后,产权归贫困村集体所有,使用权归贫困户,每个肉鸭养殖棚一茬可养肉鸭5000只,一茬养殖时间为45天,每个肉鸭养殖棚全年12个月可养肉鸭7-8批,在肉鸭养殖过程中,乐为公司做到“五统一、两保证”,即:统一提供鸭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药物防疫、统一回收加工;两保证是保证最低利润(即每只肉鸭给饲养户纯利润不低于2元),保证高于市场价回收。每棚肉鸭养殖下来,养殖户可获利润1万元左右。目前,该公司已在10个乡镇建立养殖基地12个,计划2018年之前,在全县贫困村建成80个标准化的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占地100亩,其中35亩建标准化的鸭棚,65亩地建生活功能区和发展药材生产。每个家庭农场可以安排6个贫困户养鸭、8个贫困户种植药材、1个贫困户做玉米收购及超市。公司负责提供鸭苗、饲料,搞好养殖技术、防疫等一体化技术服务,回收成品鸭及药材。家庭农场由公司租赁贫困户的承包地,贫困户只负责管理。每个贫困户每年收入达到4万—15万元。不愿意养鸭的农户,可到家庭农场打工。这种模式贫困户可通过土地租赁、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分红、农场务工、养殖、种植等几种途径增收。80个家庭农场可带动12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扩大社会帮扶
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贫困户王建设 ,一家5口人,6亩耕地。由于家中有年迈多病的老人、孩子年龄太小,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守着6亩地,“麦茬棒、棒茬麦、每亩一年收入六七百(元)”,加上家中还有一名学生读高中,开支较大,始终摆脱不了贫困。2015年春季开始与科迪集团签订甜玉米、荠荠菜订单合同,当年 6亩地收入近3万元,亩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大力发展速冻蔬菜等设施农业,加快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支持我县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合作建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订单”的形式,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典型的企业有森林木华食品、双洋食品、绿源食品、科旺食品等主要从事速冻食品、速冻蔬菜的生产加工企业。企业利用荠菜、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的特性,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主要发展甜玉米、荠菜、青豆种植。每年的10月底种青豆,第二年5月20日之前回收;随后播种甜玉米,8月20日左右回收甜玉米;再播种荠荠菜,10月20日左右回收。改“一年两熟”为 “一年三熟”,且甜玉米秸秆还可以卖给养殖场作为青储饲料。目前全县按照这种模式,已发展了3万亩,带动1万农户增收,亩增收20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3000余户。
围绕合作帮扶,带动贫困户组织化生产
村两委把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交给有经营能力的公司经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解决精准帮扶问题。为了解决专业合作社资金的问题,政府协调给合作社的每个贫困户贴息贷款5—10万元,贷款由公司做担保,专业合作社统一使用,在贫困村建立养殖或种植基地,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贫困户的土地可以入股给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由公司管理,贫困户按股份分红。分红总额占纯利润50%。公司按照“六统一”(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供给饲料、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统一回收产品销售)标准,管理专业合作社,确保养殖经营效益。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一是土地出租收入;二是到养殖基地打工收入;三是年终入股分红收入;四是承包养殖收入。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首先解决了贫困户想上项目但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其次,不知道该上什么项目;再次是降低了投资风险。最后也达到了公司扩大规模的目标。典型企业有河南宏星牧业有限公司、新鑫养殖公司、北方德隆农牧公司等。
虞城县新鑫养殖公司在郑集乡3个贫困村建立养鸡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50个贫困户组成,贫困户的承包地通过调整地块,整合在一起,建立标准化的农场。每个贫困户由新鑫养殖公司作担保贷款5万元,入股专业养殖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用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新鑫养殖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公司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一部分土地发展蛋鸡,一部分土地发展温室大棚高效农业。贫困户按照专业合作社的利润总额的50%分红。按正常市场行情计算,每个贫困户每年资金入股分红可达6000元,每亩地分红2000元左右。目前,该公司已在郑集乡、城郊乡建立三个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20万只,日产蛋量1.6万斤,创建名牌产品“阿健鸡蛋”,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2016年计划新建家庭农场6个,蛋鸡养殖达到60万只。
突出居家灵活就业带动,培育村镇特色产业
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分散加工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原材料、设备等,委托其加工生产,并负责回收成品,按计件发放工费。我县典型企业有辛迪纺织公司为代表的来料加工纺织品企业、以双建工量具公司为代表的五金装备加工业等。辛迪纺织以编织阿拉伯头巾、阿拉伯帽子、装饰品、针织品等为主,产品出口到中东、阿拉伯地区,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该企业已在闻集乡、刘店乡、大侯乡、站集镇、城郊乡、谷熟镇等12个乡镇36个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1000多个贫困户实现居家式灵活就业,体弱病残的贫困户通过挣手工加工费每月可增收500元——1000元。
强化产业扶贫保障,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虞城县委、政府为扶贫企业在要素保障、基础配套、项目支持、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在要素保障上,一是组建扶贫资金池,政府出资1000万元,带动银行投资1亿元投入脱贫攻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就业,按照规定申请获得5——10万元贴息贷款;二是与中原保险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协议,投资1500万元为全县种养业购买生产保险;三是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到扶贫企业;四是在土地使用计划上优先安排;五是扩大到户增收项目规模,将到户增收资金全部安排到产业扶贫龙头企业。
在基础配套上,优先提供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配套服务。
在项目支持上,对扶持项目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和财政贴息等项目优先安排。
在社会保障上,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优先倾斜,二是在产业扶贫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评优选先中优先推荐,年终给予重奖,设立500万元奖励基金,支持企业发展。特别是近期我县申请的国开行资金18.63亿元贷款,将全部用于支持扶贫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带动能力,确保虞城县2018年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起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我县产业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49931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