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前夕,为畅谈发展变化,弘扬虞城人民战天斗地、战胜风沙、盐碱灾害,改变生态环境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宣传虞城的巨大变化,现将春游观光梨园,夏游采摘桃园、杏园的美景,特别看了防护林带国营林场段,回忆记录整理,写了黄河故道巨变一文,向党的生日献礼。黄河故道巨变 黄河故道是黄河流径的主河道,黄河水在这里流径长达700多年。历史上,由于人为天灾等原因,造成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给沿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每次决口,不是南迁,便是北移,最后一次往北迁移,黄河主道就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在我县境内约八十华里(过去号称百里黄河大堤,现在贾寨镇已划出),过去这里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差、风沙肆虐,盐碱地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群众饱受风沙、盐碱灾害之苦。解放后,虞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风沙、盐碱三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大搞植树造林,大搞水利建设,逐步的在黄河故道沙滩上,营造了标准的防风固沙生态防护林带,呵护着我县数十万亩果园、百万亩良田不受风沙灾害。使黄河故道变成了林茂粮丰、草绿花红、四季如春、四季果香,环境优美的生态庄园。其变化:一是沙滩变成了绿洲。在黄河故道沙滩上营造了一条标准的生态防护林带,形成了天然防风固沙的屏障。从50年代开始就栽植紫秽槐、菠萁柳、荫柳条、杨槐树,一直延续至80年代形成了以杨槐树为主的防护林,对防风固沙改变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经济实力不足、科学技术落后,生态条件改变缓慢,自从党的土地承包和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在沙滩上大搞杨树栽植,逐步更新杨槐树,在沙滩上栽植了亿万株速生杨树,成方连片,株行距规范,树龄约在15—20年以上。株株树耸立云霄,根深枝繁叶茂,巍巍峨峨挺立在沙滩上。挡住了风,锁住了沙。遮天蔽日,空气新鲜。是绿洲,是林海,更像是一条巨大的“青龙”匍匐在沙滩上,嘘气成云、降雨,滋润大地。二是:大堤变成了花果山。过去,堤上果树很少,现在堤上栽种了以梨、桃、杏、李、樱桃等各种杂果树,成方连片,形成了生态杂果经济林带。成为豫东最大的杂果生产基地,各种鲜果远销周边省市地县,占领大部分市场。三是: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过去盐碱地种粮产量低载果树效益不好。通过防风固沙,改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变,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良性循环,现在种粮粮丰收,载果果高产。群众积极性很高,扩大规模种植,所以就形成方连方片连片,遍地苹果园。春季苹果花开白茫茫覆地盖天,夏季棵棵树结果累累枝条压弯,个个苹果套袋早已完。四是:路上看见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万头奶牛养殖场,场里的众多头奶牛膘肥体壮,有的卧有的站,有的唛吗乱叫唤,一派六畜兴旺的景象。
总之,春游观梨园,夏游采摘桃、杏园,步行穿越防护林带五华里,深刻体会到:虞城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黄河故道过去,风沙、盐碱三大灾害一去不复返。变成了绿色的林海,万紫千红的花果山,变成了林茂果丰粮增产的高产田。是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用双手以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工匠精神改造了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春天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夏季林荫遮天、空气新鲜,桃红杏黄,鲜果味美香甜。风光优美,鸟语花香,似是仙景降人间,众多游人园中采摘游玩,是一幅原生态的画卷。是生态环境逐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看到如此美景,心情舒畅,即兴作诗一首。
一条青龙锁沙滩,黄河故道变新颜。
生态优良风光好,林茂粮丰花果园。
注:青龙:指防护林带。
《黄河故道巨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yucheng/43304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