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5 09:03 我要投稿
清明祭祖,我又回到故乡“中原水城”睢县,回到故里胡堂乡王营村。这里是凤城金果之乡,适逢春和景靓,上下天光。桃花红,菜花黄,十里金果大道两旁,三千多亩梨园花事正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飘英缤纷,花香怡人。厉害了,我的家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几年前,家乡睢县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几年的扶贫开发,整体贫困的帽子已经摘掉,现在正紧随国家扶贫攻坚的步伐,吹响了向零星贫困“堡垒”进军的号角。
据悉,为了彻底消除农村贫困,家乡睢县的20个乡镇开出了20份脱贫项目“清单”,即贫困村统一落实“十大脱贫工程项目”和贫困户庭院“三清六改”项目;每个贫困村建一个“扶贫车间”,培育出一个脱贫产业。
怪不得,一走进故里胡堂,时不时总能见到这样的大型公益宣传广告:“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脱贫攻坚示范点”…… 据说,这个仅有10多个行政村的小乡,种植专业村已经发展到9个。像靳码头、谷楼等村的金果种植,王营村的核桃种植,胡堂、董庄等村的桃树种植,刘楼、司李庄等村的景观树种植,高里台、杨天寺等村的草莓种植,都已经初具规模,效益看好。单就金果种植一项,总面积就已经发展到3500多亩,成为大宗脱贫产业。
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现在就到位于杨天寺村的“可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草莓基地去看看。
《几度乡音相谐鸣 一曲脱贫致富经》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suixian/5884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