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3 09:36 我要投稿
走进中原水城,聆听历史钟声,品读文化氤氲,感知发展脉动!
秋日的北湖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美的自然,美的清新。恰如苏金伞的诗词那样纯净,质朴,没有雍容华贵的辞藻去修饰,却处处浸透着对家乡,对生活,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纯粹的热爱和留恋。9月10日,值此著名诗人苏金伞诞辰11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界人士循着苏金伞诗作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来到这片他无比热爱的故土,探寻他独特诗歌魅力的精髓所在,缅怀他传承至今的诗歌情怀。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左一)参观睢县历史文化展厅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右一)参观襄园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鲁枢元(前排左一)参观恒山湖、
省委宣传部副厅级巡视员赵钢(左二)等领导参观恒山湖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中)等领导参观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生产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匡汉(左一)等专家学者参观嘉晋鞋业
北湖的烟波浩渺、襄园的庄重肃穆、苏金伞纪念馆的追思怀念、睢杞战役纪念馆的红色印记、嘉晋鞋业的蓬勃发展,所到之处,历史与人文交汇,发展和机遇并存,展示了睢县的昨天、今天和未来。大家更加理解了苏金伞诗歌历经沧桑依然葆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特内涵。正是睢县这片沃土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浓郁的乡土气息,为苏金伞的诗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形成了其诗歌质朴纯净的独特风格。一片伟大的土地,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老的诗歌,能够如此生动传神,震撼心灵,那是因为诗里流淌的,就是他的生活。
苏金伞生前同事李铁城(右一)感怀苏金伞
采风的人群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鹤发老人,指着苏金伞纪念馆里一副写着“诗魂”的书法作品向人们介绍说“这是我写的”。言语中难掩激动和怀念之情。他叫李铁城,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曾经和苏金伞是同事,《苏金伞诗文集》就是他和苏金伞的女儿苏湲共同主编的。今年80岁的李铁城认为,当前把苏金伞定位为“乡土诗人”是有所偏差的。“我把苏金伞比作现当代诗人中的杜甫。”李铁城说,“苏金伞不光有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还有很多诗在关心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我家里还有珍藏多年的苏金伞相关物品,我想把它们捐献出来,永远留在这里,让大家永远缅怀苏金伞,铭记苏金伞”。
北湖,以湖水为墨,续写着睢县的兴替;北湖,以湖形立身,匡正着睢县人的性格。苏金伞故乡厚重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给李铁城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创作灵感。他清晨漫步在北湖之畔,有感而作:
《睢县有感》
一湖碧水,
象征着睢县人心地的纯净。
千株杨柳,
洋溢着乡亲一片热诚。
宽阔的街道,
摩天的高楼,
装点着今日的富裕。
苏金伞生前,
担心故乡总没有变化。
又忧虑变化了无从相认。
在桥头,
一个五十岁的儿子搀着九十岁的老母晨练。
在风景如画的湖心,
宋襄公的陵墓昭示着好人不会吃亏。
仁义仍在延续,
我相信诗魂归来,
很快就会接上血脉。
汽笛声声,
告别一个百年人世。
桃花渡口,
折一片桃叶,
惜别依依。
“解道凤鸣谐律吕,和声今已动中州”。这是明嘉靖河南巡抚章焕巡视睢州题诗赞赏睢州文化发展的盛况。睢县将以此次诗会的举办为契机,传承好苏金伞同志诗品、诗德、诗魂,培植文化自信沃土,打造生生不息的文化品牌,推动睢县文化、文艺工作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睢县。千年古城,百年州府,锦绣襄邑,魅力水城,将更加亮丽!
《【聚焦诗会】感知水城 —— 首届苏金伞诗会采风活动侧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qiu.yuduxx.com/suixian/4689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